食道癌症会不会传染 食道癌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食道癌症会不会传染,以及食道癌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癌症不会传染,家属和癌症患者同桌吃饭没问题!但要注意这几点

癌症,谈起来总是让人倍感压力,常常有癌症患者家属向医生咨询:癌症到底会不会传染?需不需要隔离?可以跟癌症患者同桌吃饭吗?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癌症现在越来越多发,癌症病人除了少数时间需要住院治疗外,大多数时候都是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尤其是未治愈的癌症患者与家人每日相处,自然会关心癌症会不会传染这个问题。

“家庭癌”越来越多,难道癌症真的会传染吗?

对于癌症会传染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癌”的出现,所谓“家庭癌”,就是在某些家庭中有一人患癌症,其他家庭成员可能同样会患这样的癌症,既可以同时发生,也可能先后出现。

其实,“家庭癌”并不是癌症传染的结果。家庭成员会同时或先后患癌症,在这里起关键作用的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环境等因素。由于同一个家庭的成员长年同在一个锅里吃饭,彼此互相影响,“同化”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而且家庭居住环境相同,所以往往潜移默化被同一致病因素或致癌因素所影响,患同一类疾病或癌症就不足为怪。

根据已有的资料,“家庭癌”以消化道癌最为多见,这同样佐证了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与癌症发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家庭成员同患食道癌的家庭往往还收入低下、动物蛋白摄入量少、经常摄入不新鲜食物和霉变咸菜、喜吃很烫的面条和喜食辣椒等强刺激食品,这样易于引起食道黏膜病变,导致食道发炎并逐渐发展为食道癌。又如肠癌,它与摄入食物纤维含量低以及高脂肪膳食也有关,如果家庭成员有同样的饮食习惯,则容易遭受癌症的袭击。

还有许多癌症已证明与病毒有关,我们都知道的肝癌、鼻咽癌等,都可以通过长时间与乙肝病毒、EB病毒等接触,还有相同的生活方式进行传播,所以也有家庭成员同时患病的病例。除了生活习惯以外,家庭成员中的情绪也是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家庭不和、夫妻不和,整天处在高度紧张焦虑的生活中,会使癌症获得可乘之机。

所以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与癌症患者接触、同桌吃饭是不会直接感染癌症的,无需过分担心。对于与癌症产生有关的病毒或细菌,即便感染也不是百分百致癌的,只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即可。

但是与癌症患者吃饭时需要注意这几点

1. 不要区别对待癌症患者

患癌后本身情绪就容易低落,如果吃饭时刻意避开癌症患者,或者有害怕接触的行为,会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吃饭时尽量不要提疾病有关的话题,多谈一些积极乐观的内容,不要影响患者的情绪和食欲。

2. 饮食清淡,营养丰富

家属在照顾癌症患者时要注意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是胃癌等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癌症,其发生本身就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在患病后更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戒掉油腻辛辣的食物,多补充营养。

3. 严禁喝酒

癌症患者是不能喝酒的,如果是肺癌、肝癌、胃癌患者,烟酒都要严格禁止。有些患者本身喜欢喝酒,这时候家属要起到监督作用,亲朋好友聚餐时更不要向癌症患者劝酒。

一文梳理: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治疗与管理 _ 深度综述

本文为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核心信息:


1.建议对长期出现反流症状(>5年)或对有着1个及以上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性别、年龄超过50、白种人、中心性肥胖和吸烟史)的人群行Barrett食管筛查。

2.对于无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建议每3-5年行内镜监测是否存在非典型增生和早期食管腺癌。

3.非典型增生Barrett食管的推荐治疗方法是内镜下根除后做好内镜监察。

Barrett食管与食管癌

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在2018年,美国境内新发食管癌17,290例,其中15,850例死亡。

而Barrett食管就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尚不清楚Barrett食管癌如何演变为非典型增生、癌,但该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从无非典型增生到低级非典型增生,再到高级非典型增生、癌,食管癌的风险取决于非典型增生的等级:若无非典型增生,一年内患食管癌风险为0.33%;若有低级非典型增生,一年内患食管癌的风险为0.54%;若有高级非典型增生,一年内患食管癌的风险为7%

尽管所有的食管腺癌均起源于Barrett食管,但超过90%的食管腺癌的患者在确诊食管腺癌时对自己存在的Barrett食管并不知情。

因此,携带危险因素的人群对行Barrett食管筛查的需求巨大,且未被满足。

胃食管反流病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Barrett食管筛查的目的是通过对Barrett食管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来降低高危人群发展为腺癌的死亡率。

慢性胃食管反流是食管腺癌的高危因素(OR 7.7, 95%CI 5.3-11.4)。若症状持续时间长(> 20 年)、症状严重或每天至少发作一次,则患食管癌的风险进一步提高(OR 43.5, 95% CI 18.3-103.5)。

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如下:


➤仅烧心,1分

➤仅反流1分

➤烧心伴返流,1.5分

➤夜间症状(是2分,否0分)

➤症状1次/周,0分;

2-6次/周,1分;

7-15次/周,2分;

超过15次/周,3分;


若得分超过4.5分或更高,则提示严重反流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食管腺癌的年发病率在长期胃食管反流患者中小于0.001%。

BARRETT食管的危险因素

男性性别


Barrett食管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更普遍,男比女为2:1,但在年龄小于50岁以下人群,男比女为4:1。


年龄超过50


被诊断为Barrett食管时,患者的年龄通常在通常在60、70岁左右。在30岁至60岁的短短30年间,Barrett食管的患病率从2.1%升至 9.3%。


白人

Barrett食管在白人中比黑人中更普遍(5.0% vs 1.5%,P<0.0001)。

中心性肥胖

腰围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每增加5厘米,OR升高1.14倍(95% CI 1.03-1.27, P =0.02)。


吸烟史

吸烟史增加Barrett食管的风险(OR 1.42;95%CI 1.15-1.76)。

家族史

Barrett食管家族史或食管腺癌家族史是一种极强的危险因子(OR 12, 95% CI 3.3-44.8)。


一项研究发现,Barrett食管患者的一、二级亲属的风险高达24%,而这一百分比在普通人群中仅为5%(P<0.005)。

低级非典型增生:推荐的治疗方法

在被病理专家仔细检查过后,大多数(73%)第一次被诊断为低级非典型增生的患者可能被诊断为无非典型增生Barrett食管,或不能确定的异型增生。

但持续被确诊为低级别非典型增生的患者的疾病进展的可能性更高。

一旦低级别非典型增生被第二个消化科病理专家确认,患者应该接受内镜下消融术

一项由Shaheen等人主导的研究显示,与假手术相比,射频消融在治愈非典型增生(射频消融:90.5%vs假手术:22.7%)、完全根除肠化生(射频消融:77.4% vs假手术:2.3%)方面有明显优越性。

而另一项由Phoa等人完成的,随访期长达3年的对136名低级别非典型增生的患者的试验结果显示,与内镜监察相比,射频消融能把进展为高级别非典型增生的风险降低25%,进展为腺癌的风险降低7.4%

确诊为低级别非典型增生、且没有接受根除治疗的患者应每6-12个月接受内镜监察,如下方所示(注意:所有指南都建议仔细鉴别病变是否为非典型增生):

AGA、ACG、ASGE的Barrett 食管监测指南
无非典型增生Barrett食管

AGA、ACG和ASGE建议每3-5年进行一次监测

不能确定的异型增生

AGA:无推荐

ACG:3-6个月的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复查食管胃十二指肠镜 (EGD),如果复查结果仍显示不能确定的异型增生,则每12个月监测一次。

ASGE:再次检查病理结果,增加PPI的剂量,复查EGD加活检。

低级别非典型增生

AGA:每6-12个月复查一次。

ACG:若患者无影响寿命的严重合并症,应对确诊的低级别非典型增生患者行内镜根除疗法或每12个月复查一次。

ASGE:在6个月内复查EGD以确认低级别非典型增生,然后每年监察,在指定患者中行根除治疗。

高级别非典型增生

AGA:每3个月进行一次根除治疗或监测

ACG:若患者无影响寿命的严重合并症,对确诊的高级非典型增生行根除治疗。

ASGE:每3个月进行一次根除治疗或监测


高级非典型增生:推荐的治疗方法

与低级非典型增生一样,高级非典型增生的诊断也需要由第二位病理学家确认。


以前,高级别非典型增生的治疗方法是食管切除术,但由于食管癌发病率较低,且食管切除术效果和射频消融相似,目前的治疗方法是对隆起病灶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之后再对整个受影响的食管段行射频消融

在Shaheen等人的研究中,42名有高级不典型增生的患者被随机分配至接受射频消融术组,21名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假手术组中,81%射频消融术组的患者达到了非典型增生的完全治愈,而只有19%假手术组的患者达到了完全治愈。

77%接受射频消融的患者实现了肠化生的根除,只有2%的假手术组的患者实现了肠化生的根除。

3年后的随访显示,射频消融组98%的患者无再发的非典型增生、91%的患者无再发肠化生。

因此,建议对所有存在Barrett食管、高级非典型增生,但同时无影响寿命的并发症的患者行内镜下根除。

若患者不愿意接受根除治疗,也可每3个月监测一次。但射频消融比发展为腺癌后的食管切除术或内镜监测更具有成本效益。

早期食管腺癌:推荐的治疗方式

无淋巴结受累、局限于粘膜的腺癌可以通过内镜切除。对于局部癌患者,粘膜切除不仅是为了治疗,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分期。

理想的治疗是多学科性的,包括了消化科医生、胸外科医生、肿瘤科医生的的联合治疗。

如果病变侵入粘膜下层、病变直径大于1.5cm,或难以分离粘膜下层与粘膜,那么推荐行粘膜剥离术,之后再对剩余的Barrett食管行射频消融

消融后治疗

行消融后,由于非典型增生存在复发风险,建议对患者使用长程PPI,并做好监测工作。

监视间隔的时间长短取决于非典型增生的术前分级。

对于低级别非典型增生,推荐消融后第一年内每6个月监测一次,若非典型增生无复发,从第二年开始每年须监测一次。

对于高级别非典型增生粘膜内腺癌,建议第一年的每3个月监测一次,第二年开始每6个月监测一次,从第三年起每年监测一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自:Singh T,Sanghi V,Thota PN.Current management of Barrett esophagus and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2019 , 86 ( 11 ):72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