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得了癌症是该告知还是隐瞒和宋美龄得了什么癌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老人得了癌症是该告知还是隐瞒,以及宋美龄得了什么癌症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查出癌症,要不要告诉患者本人?不少家属都后悔过,你会怎么选?

“医生,我爸爸得了肝癌,您能不能帮忙隐瞒一下病情?”

55岁的马先生因为腹痛来医院检查,结果查出肝癌。他有一儿一女,都纷纷选择隐瞒病情。

但是马先生是一个大学老师,对于自己的症状也有一些了解再在网络上一搜,马上知道自己得了肝癌。得知结果后的马先生吓得瘫倒在地,失魂落魄,马上要出院回家,在家里不吃不喝,也不同任何人讲话。半个月后的一个早上,马先生的家人叫他吃饭,发现马先生躺在床上,不管怎么呼喊马先生都没了反应。家人急忙将马先生送到医院,但是医生也无力回天,没能抢救回来。

有时候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心态先崩了。

癌症真的能吓死人吗?

癌症,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的疾病,每天有无数人被夺去生命。所以,当听到医生给出诊断是癌症时,绝大多数的患者第一反应就是“害怕”。著名肿瘤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就曾经说过,“有些癌症病人本不该死,都是被自己吓死的”。一些患者在没查出癌症之前身体还挺好的,但是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之后,被恐惧、悲观、绝望等情绪包围着,身体反而一天不如一天。

另外,《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曾有研究指出,癌症患者容易被吓得心碎而亡。心碎而亡的医学术语称为心碎综合征,不是指心脏真的碎了,而是指心脏痛起来像碎了一样,是指人遭受亲人离世、恋人分手等较大的变故时,出现的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

心碎综合征和癌症两者互相影响,确诊癌症的患者很容易出现心碎综合征,反过来,心碎综合征的患者也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家人得了癌症,要不要告知本人实情

在肿瘤科,确诊癌症之后,医生害怕患者因情绪崩溃出现意外,通常会先将病情告知患者的家属。这时候,家属就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题:要不要告诉患者实情?

如果告诉患者实情,可能会让患者一下子无法接受,导致心理崩溃,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发生意外,更容易影响后续的治疗。

如果不告诉患者实情,患者可能会被一直蒙在鼓里,如果不幸医治无效,可能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如果能早点说,或许患者还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留遗憾。而且,患者对自己的身体是有感知能力的,不说出病情,患者就会想很多,也有可能抗拒治疗,同样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

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于恩彦教授则建议,家属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进行选择:

1.性格坚强的人

如果患者的性格比较坚强,平时也很乐观积极,家属可以告知病情,患者可能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更加主动配合治疗。

2.容易焦虑的人

如果患者比较容易焦虑,而且多愁善感,可以暂时先隐瞒病情,以免患者陷入焦虑、恐慌、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影响正常的治疗。等时机合适了,家属再告知患者真实的情况。

另外,中国曾经有一个研究,研究人员将近3万名肺癌患者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随访,并记录了影响肺癌生存的潜在因素,结果发现知道自己诊断结果的肺癌患者,比不知道自己诊断结果的肺癌患者生存期更长。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让肺癌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有利于延长生存时间。

作为这项研究的作者,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系唐云翔博士表示:虽然知道自己的病情之后,患者可能在短时间内陷入不良情绪,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都是意义重大的。

当然了,告诉和不告诉患者本人实情,需要家属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告诉和不告诉的选择,一样都值得理解和尊重。

如果选择告知,该如何让患者知晓实情?

有的人认为,本着尊重的原则,在确诊癌症之后,家属应该第一时间让患者知晓实情。只不过,不要简单粗暴地对患者说:“你得癌症了,医生说生存期只有x个月。”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之后,婉转地将诊断结果告诉患者。比如:

首先与医护人员沟通,双方打好招呼,取得一致共识,相互理解和配合。尽管自己内心也很慌乱,但是为了稳定患者的情绪,不让患者过于激动,家属在说出实情的时候,尽量保持冷静,语气也要平和一点。谈话前,先把患者带到一个相对安静、安全的场所,最好还有其他亲属的陪同。当患者问到具体的病情时,要用婉转的语气告知,比如“可能不太好”“估计有点问题”等,不要太过绝对。

其实,癌症不是绝症,也是可防可控的。面对癌症,我们不要首先在气势上就输了,一定不要怕,更不要怂,千万不能自己吓自己,否则只会“中了癌症的计”,影响治疗效果,对延长生存期也不利。

参考资料:

[1]《要不要告诉癌症患者诊断结果?知道后生存时间可能更长》.果壳.2020-04-24

[2]《超过30%的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这可不是个段子》.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12-09

[3]《一位肿瘤科医生的自述:癌症患者永远不明白的真相!》.健康时报.2018-06-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亲人得了癌,隐瞒病情还是坦诚相告?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由于计划生育严格执行的历史原因,我国目前存在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特殊情况,于是好像越来越无法避免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果亲人得了癌症,要不要如实地告知 TA 呢?

先来看看这个故事。

小刘的爸爸胃不舒服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告诉小刘,爸爸是胃癌晚期,这一消息对于小刘而言可谓晴天霹雳。稍微冷静后,小刘告诉父亲,这只是胃溃疡,多吃点药,住院观察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看着爸爸如释重负的样子,小刘的内心矛盾极了:到底要不要告诉他实情呢?该怎么告诉他呢?

隐瞒还是告知?这是一个永远都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伦理,道德,经济,亲情,各种切实情况分别站在了天平的两边。

隐瞒病情

对于中国人而已,内敛是自古以来就具有的一种特点。从小到大,我们似乎都被教育着要关心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我们瞒着父母其实在大城市生存很难的事实,我们瞒着孩子家里条件其实不太好的情况……大事小事都瞒着。

对于癌症,我们似乎也理所应当地选择「隐瞒」。也许只是我们自己害怕亲人承受不住患癌的压力,也许我们希望他还能快乐地享受所剩无几的生活。的确,隐瞒有隐瞒的好处,如果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情绪较为不稳定的人,不知道真相时,大约能够过得更自如一些

不过,瞒一时易,瞒一世难。从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知情意愿上来讲,不由分说地隐瞒病情或许不是最佳选择。

确诊是一时的事,而治疗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毫无破绽地保守秘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病理报告、检查结果为什么从来不给我看」、「良性疾病为什么要到肿瘤医院治疗」、「做了手术为什么还要长期服药」、「治疗后为什么会恶心、脱发」、「每次复查为什么都要查这么多的项目」......家属向患者隐瞒病情后,面临的可能是患者无尽的猜疑

正所谓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去圆。在这个过程中,指望家属、医护人员乃至患者病友都能通过高超的演技来瞒天过海显然不切实际,患者总会从家属不自然的表情、医护人员不经意间的流露或各种检查报告单中猜出一二。

坦诚相告

这是现代社会相对更提倡的一个观念,也是从小就会开始接受死亡教育的西方人更推崇的选择。

2001 年一项在英国进行的研究显示 87% 的被调查英国患者,无论信息好坏,想知道尽可能多的关于病症的信息,高达 98% 的英国患者想知道他们的疾病是否是癌症。

虽是至亲,但我们终究不能替 TA 的生命做决策。癌症治疗的同时往往需要患者的配合,如果患者不知情,很多治疗都受到阻碍。在治疗时患者也拥有知情权,有权利知道自己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是癌症的早期还是晚期。

也许 TA 对所剩无几的时间仍有安排,有时间从容的接受病情,清醒地知道然后去解决、安排好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事情,减少遗憾。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这个选择也同样有其弊端。人无完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平复心态,在癌症面前做到坦然面对,然后直面死亡。如果选择贸然地告诉亲人,TA 可能不想我们担心,内心虽沉重却表现得很平淡,甚至在以后的生活中都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这应该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做出「坦诚相告」的决定,并不代表放下心头大石,还需要多安慰和关怀亲人的心态。

如何选择

尽管前面讲了很多,但是在到底要不要和采用什么方式将病情告诉癌症患者的问题上,其实没有固定的答案。虽然我们鼓励让患者享受知情权,但能否顺利接受事实,其实和患者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因素都有关系。

所以,我们只能很笼统的建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身体状况较佳、心理素质良好的患者,建议平静地将病情如实相告,并共同商讨接下来的治疗休养事宜。

2)如果患者身体较差、心理素质不佳,为了避免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生理双重打击,建议不要一下子和盘托出,可缓慢地向患者渗透。

3)而如果面对的是情绪极端敏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极差而治疗的依从性又比较好的患者,或许善意的隐瞒也不是一件坏事。

那么,在面对亲人弭患癌症时,你认为应该隐瞒病情还是如实相告呢?